牽挂不如遺忘-麗紅之聲北京不眠夜
所屬媒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所屬頻道:
網路收聽
被日復一日的瑣碎耽擱的我,忽然很想給他打一個電話,其實這並不什麼困難的事情,號碼就存在手機里,只要翻一翻按下那個鍵就可以了,天涯咫尺。 每次想要給他打電話的時候,會猶豫很久,那種感覺就像是臨上場的演員需要找一個角落定定心,在腦海里過過台詞一般,往往這個時候我會放棄打電話的念頭。 可以一通電話毫無顧忌的打過去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朋友,閑來無事,家長里短,可以笑的花枝亂顫,也可以哭的淅里嘩啦;另一種是陌生人,完全的公式化語氣,無所謂是否給人留下好印象。 如果真的可以雲淡風清也好了,偏偏我不爭氣,閑下心來常常想起那個與我一起抱着靠墊通宵看《蠟筆小新》的人,那個打來一通電話,冷不丁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問一句「最近沒有受旮旯豆侵略吧」的人,他似乎留在我心裏的某個角落,就像陰天里的風濕痛,浸在骨頭裡,牽扯出一種若有若無的痛。 有天跟好友坐在星巴克里,她給我說了一個故事。 有個年輕人,因為左臂功能萎縮,不得不截去半條胳膊,年輕人雖然十萬分的不願意,但只能照辦了。幾年後的一天,這個年輕人忽然覺得左臂鑽心的疼,後來一位印度醫生為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知道是怎麼做到的嗎?好友問。 我搖頭。 好友接著說,印度醫生製作了一個能容下一雙手的木頭盒子,木盒子里有一面鏡子,然後他要求年輕人想象着把「一雙手」都伸進去,這時年輕人看到了自己的兩隻健全的手,從此,他的左手不疼了。 印度醫生解釋說,年輕人在截肢的時候看到的手指綣向掌心的一幕深深印在他心裏,久而久之,他會覺得指甲長了,嵌在肉里,所以覺得疼。而他在木盒子里的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左手」完好無損,他就不感到疼了。 原來那隻被截掉的手在心理上從來沒有離開過年輕人,很多年過去了,他依然牽挂着它。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很奇特的,一次偶遇,一小會對談,臨別無聲,夜半潛入夢,這種感覺雖然美麗,卻擾亂着質樸簡單的生活,一顆牽挂的心總是在愛恨中進退維谷,在時間的考驗中變質。 現實的誘惑太多,得不到也在正常範疇中,不如相聚時擁有,分別後遺忘。所謂的緣分,不是刻意求到,而是信手拈來,也許這樣才算是浪漫。 這一次我輕輕的按下刪除鍵,盼望重逢時的另一種新鮮。 |
(本文來自網絡分享,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