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麗紅之聲電台

2013-11-14 01:09:14   中國廣播網
次播放

所屬媒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所屬頻道:cnr經典音樂廣播cnr經典音樂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市之聲FM101.8
網路收聽

 風變得細軟,曠野顯別樣的空闊,滿眼綠色呈現一種安詳疲軟之態。牽牛纖弱的枝蔓攀在竹籬上努力呼吸,風攆落葉,哧喇喇一群群走過眼前。水泥地上是陽光的白癍,假設有風,樹影的花斑便在臉上曳動,能嗅見風中植物微苦的氣息。景物似乎和夏季依舊,只有你細細捕捉才能發現中個端倪:一切飽滿的都清瘦了,一切張緊的都鬆弛了,一切溽熱的都清朗了。 

早上,我的腳帶我到一條陌生的路邊。這條路兩旁雜草叢生野藤蔓延,噬咬得原本不寬的路面七零八落。南頭是菜場,聞得見濃郁的膻腥。路西邊是一排小吃店的背面,抽油煙機排放口處掛下一條條粘膩齷齪的黑油辮子。前面是一個骯髒的公廁,半包圍的結構,上面用仿宋體寫着:男、女。公廁圍牆上貼滿治療男女性病梅毒處女膜修補的廣告,叫風雨褪去了點顏色,順眼了好些。這些景物我都走過了,接下來是一條河,和枝杈象綠孔雀尾一樣展開的密樹。秋陽這樣輕暖柔軟,將我從頭到腳包裹,髮絲貼了臉翻飛,心中有着隱約不確定的豪情。平底鞋這樣舒適,我步履輕盈,似乎要卸下這具沉重肉身,即刻飛升。陽光飽滿,調高了心情的亮度,莫名歡喜充盈,快樂灌頂。寬大的白襯衫教太陽晒成熟宣,柔韌細緻,一副白紙樣等待的表情。耳機里的吉他發了瘋,大把大把的和弦激烈廝殺,可我卻依然一臉平靜,滴水不漏。

構思小說時我在房間里踱步,踩着一格格光潔的地磚,橫走,豎走,似乎一格都沒有踩線。讀書。字句嚼來清香綿長,有時會失神片刻,任紙頁無序掀動。我一直認為秋天適合讀俳句。日本俳句是學唐詩,不過更口語化,更親切有味。日本人寫的詩看上去總是像板了臉的俳句,而中國人寫得俳句呢,又像微服私訪的詩。不過木心在《瓊美卡隨想錄》里的一些俳句還是很有趣致的。比方說:「小小紅蜻蜓的纖麗使我安謐地一驚」,這樣細枝末節的感覺紋路,也只有托賴秋日的靜寂才辨得出。閑來無事,把電腦桌面背景換成五線譜。黑白二色,是凝固的音樂凍,待樂器將其暖化開來再流淌一次。不過看上去實在眼花,只好作罷。 

去湖邊看荷花。距「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時候尚遠,荷花還是可喜的。未開的骨朵像極一枝蘸飽了墨的中毫,倒插在艷澈秋水中。有些白貝殼樣的花瓣脫落了,瓣尖微微撣一點粉,是奢華大氣的凋零,一點不見落花的凄婉。盛放的荷花也不少,花瓣質地熟厚細膩,一層一層拆封。風過處,花舉玉碗,葉翻碧浪,腦中即便有大把的枯香詩句也拼它不過。 

好幾夜都看得見一輪美月。夜裡並不關上陽台的門,讓紗窗濾進微細的月光顆粒。深藍再生紙封面的《枕草子》叫月光里割成明暗兩半,席子上細細的紋路被月光一筆一筆工緻描出。旁邊一隻白瓷淺碟,上面用黑白灰線條繪着質樸可喜的花朵,一小窪月光聚在底部,形成一小塊薄雲母片樣的亮斑,愈發顯出瓷器清冷的色澤。我的黑色中性筆擱在碟邊,切斷了瓷碟流暢的曲線。這樣的應時應景渾然天成妙眼偶得——我托腮看那畫面,遲遲不捨得睡去。 

關於秋天我的聯想很多,多數自然都落了舊窠。不過有一句詩我是極愛的: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綿密深麗,相當地私人化。前一句暖得這樣生疏,讓人想起夏末秋初,夜裡有點冷了,裹上久未蓋的絨毯,那種毛糙糙的質感。肌膚感到久違的溫暖安悅,就是這樣的感覺。


    感謝 中國廣播網 提供轉載
    (本文來自網絡分享,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處理。)

    錯誤/反饋

    節目:
    留言:
    聯繫:
    關於本站

    本站旨在為廣播愛好者提供資源共享、交流的網絡平台,直播信號、點播節目均來源於網絡共享,版權歸原作者,本站僅提供鏈接。本站無意侵犯版權,如有此類問題請聯繫處理:admin@qqfm.net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記憶留聲
    微信號:jiyiradio

    zhconversion_hk('微信号')}

    站長個人微信:廣播迷
    微信號:guangbomi

    微信公眾號:記憶留聲
    微信號:jiyiradio

    微信公眾號

    站長個人微信:廣播迷
    微信號:guangbomi

    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