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最天才的「悟敗者」4—初次離開
在喬布斯神話中,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就是:他被自己請來的CEO趕走了,這個CEO就是原百事可樂總裁斯卡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出鵲巢鳩占和忘恩負義的戲劇。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實際上,之所以蘋果要請斯卡利擔任CEO,並非喬布斯一人的決定,而是公司內鬥妥協的結果。 不管是對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甚至同事、上下級,作為天才的喬布斯只有一種情況下才能與人配合好,就是他取得了主導權的時候。只要沒有主導權,任何人都會成為喬布斯排擠的對象。他排擠走了蘋果的前任總裁斯科特,又毫不留情地從拉斯金手中奪取了Macintosh的領導權,而喬布斯的另一個心愿,無疑就是當上公司的CEO。但他的反對者,幾乎包括了蘋果公司其餘所有的領導人。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不滿30歲,狂妄的人擔任CEO。 斯卡利是作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選被請來的。但斯卡利到來后,不可避免地與喬布斯發生了衝突。當時的蘋果已經接近於傾頹的邊緣,一方面,公司研發的主打產品都變成了啞炮,另一方面,競爭對手的攻城略地使得蘋果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更加令人沮喪的是,喬布斯仍然我行我素,他的Macintosh海盜團隊形同飛地,自我感覺良好。甚至就連蘋果的聯合創始人沃茲都開始反對喬布斯,決定離開蘋果公司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領導層決定解除喬布斯對於Macintosh團隊的負責權,並賦予斯卡利對於公司的全權。 此時公司還沒有趕走喬布斯的意思,只是不讓他管事了。然而,這樣的決定導致的是更大的反抗,喬布斯又開始了一系列的合縱連橫,決定清除斯卡利和反對勢力,重新奪權。這件事情被曝光后,造成了他最後的離職。 這是喬布斯一生中,在激烈複雜的權力鬥爭中唯一一次大的失敗,原因並非是他請錯了人,也不是他不走運,而是他的個性遭到整個蘋果公司高層的離棄。 在喬布斯被解職的當天,回家痛哭時,無人能知蘋果管理層驅逐喬布斯的對錯。歷史不能假設。如果把當時的蘋果交給喬布斯,他就真的能夠起死回生?還是讓蘋果公司更多地虧損、以至於徹底消失? 如果沒有十年的流放,尤利西斯就是一個與其他人沒有區別的小國國王,詩人荷馬也不會為他寫上千言萬語,現代人也不會記得這個已經死了幾千年的冢中枯骨。之所以到現在人們還在吟詠尤利西斯的故事,恰在於他的流放、奮鬥和重返國王之位。 如同尤利西斯一樣,十年流放之路,對於喬布斯和蘋果來說,也顯得彌足珍貴。甚至人們相信,如果他不被流放,就永遠還是那個狹隘、狂妄、目光短淺,除了對計算機和佛教之外,對於其餘世界一無所知的人。 恰好是他流放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門,接觸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他離開蘋果創立的第一家公司――NeXT電腦公司,又失敗了。NeXT電腦主攻教育市場,然而,離開了消費市場,面對大學董事會暗箱操作的採購合同,NeXT毫無優勢,結果,這個生產計算機的公司只能改做軟件。雖然它開發出了最好的操作系統之一,但公司在十年後,依然沒有起色,到了倒閉的邊緣。 雖然他的NeXT接近完敗,但是,喬布斯的佛陀卻給他了另一個機會:皮克斯。他用1000萬美元通過收購而成立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讓他脫離了電腦的狹隘小圈子,在另一個領域闖出了名號,不僅給他帶去足夠的收入,還讓他具有了更加廣闊的視角,認識到電腦只是消費產品中的一種,而所有的產品實際上又有着共同的特徵:必須讓用戶喜歡,肯為它掏錢。當做到這一點的時候,電腦已經不是電腦,而是一種品牌,積累的品牌效應可以讓蘋果獲得超額的利潤,從而把自己和那些靠低價求生的可憐蟲,如康柏和戴爾,拉開了檔次。 在掌管皮克斯公司時,喬布斯還進一步學會了與產業鏈打交道的能力,這是他之前最欠缺的。電影工業的複雜性,使得他必須利用自己的專長,與發行、院線、唱片等多個行業打交道。這也讓他明白,獨斷專行、包攬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必須有個限度,在限度之外,要尊重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這個認識讓他在以後的生涯中受益匪淺。到後來開發iPhone時,喬布斯為iPhone配備了覆蓋全世界的最複雜的產業鏈,為了製造這個小小的手機,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歐洲有多少人為之殫精竭慮?與如此眾多廠商打交道,是以前的喬布斯完全做不到的。 與好萊塢的聯繫還讓他積累了足夠的人脈資源,從而能夠在未來整合數字音樂產業鏈。 不過,皮克斯也貫穿着喬布斯偏執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皮克斯由於長期不賺錢,也需要靠喬布斯的錢養着,但皮克斯的動畫短片卻屢屢獲獎,引得人們讚嘆不已。可以說,皮克斯也是一個超前的產物,它的動畫作品如此優秀,以至於人們不知道該拿它做什麼用。 直到十年後,回報才真正到來:1995年,當NeXT仍然頻頻虧損時,歪打正着的皮克斯卻製作出當時最棒的3D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一夜之間變成了提款機。2006年,迪斯尼收購皮克斯時,支付了74億美元。 斯卡利註定是個賣糖水的,他不會像喬布斯那樣劍走偏鋒、讓董事會和投資人心跳加快,但同樣不會設計製造出偉大的電子產品。在他的精打細算之下,蘋果並沒有死亡,甚至銷售額還擴大了。不過,不應該高估這種銷售額的擴大,因為同期內戴爾、康柏正在以爆炸般的速度發展。 由於蘋果的疲軟,人們再次想到了喬布斯,於是,蘋果收購了NeXT,並請回了喬布斯,這個遭到流放的人獲得了第二次機會,回到了十年前的原點。 |
(本文來自網絡分享,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