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最天才的「悟敗者」2—人格缺陷
作者:郭建龍 當2011年8月24日喬布斯辭職CEO時,世界只顧着惋惜,卻不太留意這其實是喬布斯第二次從蘋果任上離開。26年前的1985年9月,喬布斯被自己請來的、曾經賣糖水(百事可樂)的CEO趕出蘋果電腦公司。那時的他,是個產品設計與公司政治鬥爭的雙重失敗者。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喬布斯都是個不好對付的人,他不僅孤傲、自大,而且年輕時不乏偷奸耍滑、拉幫結派之舉,甚至將別人的成果據為己有。 他的人格缺陷甚至在他還未出生就已註定,1955年他的單身母親在懷孕時就決定把這個孩子送給別人。他的養父母屬於典型的美國藍領家庭,只能儘可能讓他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這方面,喬布斯與和他一同崛起的比爾·蓋茨不同,也和更老的巴菲特不同,后兩者都家境寬裕,蓋茨的母親與IBM的董事長是朋友,巴菲特的父親還擔任過國會議員,就算是對他們的創業沒有直接幫助,中產以上家庭的熏陶也讓他們比喬布斯有更從容的性格、更寬闊的視野。 而喬布斯偏執、不合群、要求絕對服從、時刻想當老大、獨裁、缺乏民主作風、只關心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把其餘的全都拋到腦後。這樣的性格隨着他的起起落落,並沒有太大改變,只有程度上的調和和策略上的退縮而已。 創業之前,在雅達利(Atari)公司工作時,由於不合群,主管只讓他晚上工作,好與其他人錯開時間。在此期間,他吝嗇和好佔小便宜的本性也時有顯現。他的傳記中都會記載一個小故事,顯示他如何讓好友、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同是蘋果創始人的沃茲尼亞克(沃茲)幫助他幹活,又如何用小聰明私吞獎金。 1970年代掀起的嬉皮士運動很對他的口味。受自由風潮的影響,他與正統社會格格不入,只上了半年大學就輟學了,並且開始抽大麻,蓬頭垢面、穿長袍、赤腳,甚至有段時間去印度修行佛教。 直到他從印度回來,人們還看不出這個年輕人能幹什麼,到底他會去追隨導師凱魯亞克(嬉皮士標誌人物,《在路上》作者)的足跡,繼續浪蕩天涯,還是在公司里一直當一個低級的程序員,終老一生? 巴菲特後來發明了一個詞叫“卵巢彩票”,指人的命運有時在卵巢中就已經註定,有的人生在美國,生來就可以享受美國人的福利待遇,而有的人生在了索馬里就只能去當海盜。 喬布斯也中了一張卵巢彩票:家在加利福尼亞,硅谷就在旁邊。 這個青年人被硅谷和電子計算機的神奇迷住了。恰好這時,計算機正在從大型化轉向中小型化,又向微型化(個人電腦,PC)轉變,以前,製作一台計算機需要上百工程師共同的努力,才能製造出一台龐然大物,而現在,一個人只需要購買足夠的電子元器件,加上敏銳的思維,就可以造出一台只有電視機大小的個人電腦了。 喬布斯的朋友沃茲是個技術天才,熱衷於利用業餘時間製作PC電路板。然而,沃茲有一個技術人員常有的弱點:只低頭製作產品,卻不懂市場與用戶體驗,也缺乏一以貫之的恆心,並且,他在惠普有個穩定的工作,沒有經濟壓力,製作PC電路板只是個人愛好。 喬布斯的性格恰好與他的朋友形成了互補,他雖然技術能力一般,但有商業頭腦,又天不怕地不怕、固執、一路走到黑,還有抓住人死纏爛磨的本領。在他的牽頭下,1976年愚人節這一天,蘋果電腦公司成立了,初期的員工只有三人,技術骨幹沃茲還是兼職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蘋果脫離了草台班子的命運,取得了初期的巨大成功?這要從個人電腦的發展中尋找原因。 遭遇失敗 在當時,消費者如果需要一台個人電腦,是無法直接購買到整機的,他們只能買到電路板,再自己購買鍵盤、電源、顯示器等外設組裝起來。所用的機箱也是五花八門,有木頭的,有金屬板的,美國人自己DIY各種奇形怪狀機箱的熱情大致可以追溯到當時,並一直保留到現在。 沃茲尼亞克設計的蘋果I型電腦也是只有電路板,然而敏銳的喬布斯這時候抓住了一次機會:在與別人交談時他發現,消費者期待是一台完整的個人電腦,而不是一塊電路板。於是,到研發蘋果II的時候,他決定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電腦。也許恰好是因為他技術不精,才脫離了那些技術極客的視角,從顧客的角度看問題,從而有了這個偉大的發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蘋果II成為了首款商業化、完整的個人電腦,並重新定義了PC行業。以後的競爭者如果要佔領市場,提供的絕不能是一塊充滿了焊點的電路板,而是裝在機箱里(頂多缺個顯示器,因為可以用電視機代替)的完整電腦。 這次發現也奠定了喬布斯一生的基調:製造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注重技術,但更注重技術帶給人們的使用體驗,越到後來,他對於使用體驗的追求越強烈,甚至到了偏執、不計後果的程度。 至於對技術開發過程,喬布斯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視。據負責蘋果市場部的特里普霍金斯回憶,喬布斯在負責開發時,處理得非常混亂,比如,他決定機箱的大小,只考慮必須讓用戶看着舒服,卻不考慮技術實現的可能,結果機箱太小,使得技術人員很難把所有的元器件都塞入機箱里,但他們又敢怒不敢言,只得盡量想辦法。 另外,喬布斯令人難以忍受的個性,在創業過程中反而成為了優點,他鍥而不捨進行創業的品格是蘋果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這一點,正是沃茲所缺乏的。 在喬布斯偏執的堅持下,蘋果公司的資金、管理層都走上了正軌,從而為它的輝煌創造了條件。 1977年的西海岸計算機展銷會上,蘋果II電腦大放異彩,一夜之間訂單蜂擁而至。後來的成功,只是一種延續而已。1980年12月,蘋果公司股票上市,喬布斯的資產達到了2.175億美元,25歲就成了億萬富翁。 他自豪地說:“當我23歲的時候,我的財富達到了100萬美元;在我24歲的時候達到了1000萬美元;而在25歲的時候則達到了1億多美元。”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但四年後,IBM發佈了自己的PC…… |
(本文來自網絡分享,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