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華語經典三十年

2011-10-07 13:46:42   懷舊金曲
次播放

所屬媒體:CRI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所屬頻道:CRI懷舊金曲頻道CRI懷舊金曲965頻道
網路收聽

NJ:李峙

各位好,歡迎收聽本期《華語經典三十年候選歌曲展播》,我是李峙。本期節目中邀您聆賞的是: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

也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家都有一種誤解,認為這首歌的作者就是張雨生自己。其實,它的幕後英雄分別是:作詞陳家麗,作曲翁孝良,編曲陳志遠。

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這三位幕後英雄的主要作品:作詞者陳家麗的主要詞作還有:鄭中基的《相思無用》、蘇芮的《跟着感覺走》、張信哲的《愛就一個字》、庾澄慶的《讓我一次愛個夠》、張學友的《忘記你我做不到》、伍思凱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和成龍蘇慧倫的《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曲者翁孝良不僅發掘和培養過張雨生、徐懷鈺和陶晶瑩等歌手,還譜寫過齊豫、潘越雲的《夢田》以及蘇芮的《奉獻》等經典歌曲。而王傑、齊秦、黃舒駿等人的很多早期成名作則是出自於這首歌的編曲者陳志遠之手。

歌曲的幕後英雄我們不能忘記,而演唱者張雨生恰如其分的詮釋,更是這首歌成功的重要因素。

張雨生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上大學后更是擔任了樂隊主唱。1988年,他被翁孝良發掘。同年4月,張雨生以這首《我的未來不是夢》轟動歌壇。隨後,他參加了音樂合輯《六個朋友》的製作,並將自己的成名作《我的未來不是夢》收錄到專輯中。

《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唱出了許多青年人對夢想的追求與為止付出的不懈努力。在台灣70年代左右出生的一代被稱為"新新人類",而張雨生也是其中之一。他們有着與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新新人類"雖然出生於和平年代,生活優越,但他們並不希望依賴父母享受生活,他們更渴望通過自已的勞動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於是,一個不懈奮鬥的新新人類形象便被塑造了出來:他雖然也曾彷徨,但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他認真地生活,不虛度時日。而這首《我的未來不是夢》正反映了這種情感和價值取向,所以使得一開始是廣告歌曲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引起了年輕一代的共鳴。

不過,遺憾的是,1997年11月12日,張雨生因車禍英年早逝,年僅31歲。但是,他的歌聲、他的才華,卻被音樂歷史永久銘記。多年之後,當這首《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前奏響起時,激動依舊,感動依舊。

    感謝 懷舊金曲 提供轉載 >>查看原文地址
    (本文來自網絡分享,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處理。)

    錯誤/反饋

    節目:
    留言:
    聯繫:
    關於本站

    本站旨在為廣播愛好者提供資源共享、交流的網絡平台,直播信號、點播節目均來源於網絡共享,版權歸原作者,本站僅提供鏈接。本站無意侵犯版權,如有此類問題請聯繫處理:admin@qqfm.net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記憶留聲
    微信號:jiyiradio

    zhconversion_hk('微信号')}

    站長個人微信:廣播迷
    微信號:guangbomi

    微信公眾號:記憶留聲
    微信號:jiyiradio

    微信公眾號

    站長個人微信:廣播迷
    微信號:guangbomi

    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