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人民廣播電台自1945辦台以來,先後創辦了人民台、經濟台、交通之聲電台和有線廣播文藝台,現已全部實行24小時播出。近年來,長春人民廣播電台加強了新聞欄目的調整,將新聞節目時間由45分鐘延長為90分鐘,強化了全市中心工作宣傳力度,增加了“記者視點”、“新聞周刊”、“900新聞眼”等專題新聞板塊,改進了新聞播報形式,開通新聞熱線,增加了新聞信息總量。長春經濟廣播電台本着“專業節目立台,特色節目活台,服務節目創台”的原則,推出了《服務1+1》《消費進行時》《開市大吉》《盤中點評》《鏗鏘股市》《逛街麗人行》、《手機大玩家》、《服務小精靈》等多種服務類信息節目,突出了廣播電台服務職能。長春交通之聲廣播電台圍繞交通主題,做好、做足全市道路交通服務宣傳,新推出了《勞動者維權熱線》《大隊長熱線》《超級對話對對碰》等欄目,加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交通法規的宣傳,製作播發了公益宣傳300條(次),印發法 規手冊5000多冊,舉辦普法宣傳活動20多次。
有線文藝台針對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社區建設、社區文化日漸興起的實際情況,適時推出了每天45分鐘的以城市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的廣播專題節目——《社區廣播網》,致力於融入以社區為軸心的大眾生活,傳遞信息,倡導文明,普及法律,解惑答疑,服務百姓。
1945年9月10日長春上空出現了一個波段,當時的呼號為長春新華廣播電台,是中國較早播音的黨的電台之一。1954年吉林省省會由吉林市遷至長春,省電台隨之遷入長春台台址,長春電台併入省電台,設市台部,辦有兩套中波廣播節目,對外呼號仍為長春人民廣播電台。1981年長春電台從省電台中分離出來,歸長春市領導。
長春人民廣播電台大膽創新發展思路,從“廣播”走向“窄播”,從面向廣大聽眾轉變為聚焦特定聽眾,由原來的一個台、二個頻率發展為現在的7個台、11個頻率。1992年在省內第一個推出經濟廣播電台,2007年又將其辦台方向調整,定位為"民生廣播",這是迄今省內唯一的專業服務於民生的廣播。1997年開播的交通之聲,索福瑞等四大調查公司多次調查顯示,收聽率占本地廣播市場的33%,車載廣播收聽率在80%以上,穩居吉林廣播媒體首位,同時也處於全國所有交通台首位.2004年推出省內第一家專業對農廣播-鄉村戲曲廣播.同年開播的少兒與老年生活廣播,填補了省內同類專業化廣播的空白.2007年都市音樂廣播開播,成為長春上空最年輕、最新鮮的廣播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