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新的宣傳平台,提升文登區域形象,經過精心策劃,從7月1號開始,文登人民廣播電台經過兩次改版和試播后,於9月18號正式對外播出,改版運行兩個多月以來,電台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如今,文登電台正逐漸走出“弱勢”的陰影,步入新的發展軌道。
一、應時而動,全新發展
文登人民廣播電台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的文登廣播站發展起來的。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着電視事業的蓬勃發展,文登廣播的聲音逐漸淡出了市民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文登人民廣播電台除了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外,只有《文登新聞》一個自辦節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收聽率,也制約了文登廣播事業的發展。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聽眾對廣播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要求廣播應時而動、不斷創新。
為把文登廣播辦成一個引導有力、引人入勝的聽覺文化風景線,今年3月份,文登市廣播電視局先後組織有關人員赴外地電台參觀考察,學習借鑒他們的辦台經驗和管理理念,並投資40多萬元新上播出設備,面向社會招聘了4名專職和3名業餘主持人,壯大了播音隊伍,研究設置了欄目板塊,逐步延長了播出時間,提高了節目編播質量。7月1號,改版后的文登廣播電台開始試播,9月18號正式播出后,又增加了12檔自辦節目,其中互動欄目達7個,播出時間從早上5點30分到晚上7點,長達13個半小時。
二、靈活多樣服務受眾
緊貼聽眾需求,傳播聽覺文化是文登人民廣播電台的辦台宗旨。改版后的文登廣播電台以頻率本土化、欄目個性化、內容特色化為指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百姓生活、引導文明風尚,全面打造服務型、時尚型廣播。電台充分利用廣播與電視新聞資源共享的優勢,在強化原有《文登新聞》欄目的前提下,新增加了《話說文登》、《走進文登》等欄目,讓聽眾了解文登的歷史人文和風土人情,並及時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和精神傳遞給百姓。司機朋友大多都是廣播電台的忠實聽眾,為把優秀的廣播節目送到他們身邊,廣播電台開辦了《空中紅綠燈》節目,其中分設《交通迴音壁》、《及時路況》、《陽光嚮導》等欄目,融新聞、服務、知識性為一體,為市民安全出行保駕護航。為使廣播電台在新形勢下展示出獨特的魅力,在充分體現節目趣味性和娛樂性的同時,針對家紡等行業員工收聽率高而集中的情況,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Music106.7》、《點播直通車》、《邊走邊聽》、《生活萬花筒》等欄目。同時,設置了短訊平台,安裝了節目熱線電話,聽眾可以通過打電話和發短訊等形式,與主持人溝通、交流,增加了節目的互動性和娛樂性。此外,針對峰山早晚健身娛樂市民較多的實際,投資近3萬元,在峰山公園安裝了節目傳輸設備,每天分兩個時段定時開機,具體安排: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5:30至7:20,16:50至19:00;周六早晨5:30至11:40,14:20至19:00;周日早晨5:30至11:30,14:05至19:00。這樣既不擾民也能讓市民在健身娛樂的同時了解我市及國內外的新聞資訊。
三、牽手聯辦推陳出新
為了更好地辦好、辦活電台節目,電台工作人員經常走出直播間,深入工廠社區,徵求聽眾的意見和建議,使節目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同時,加強與職能部門和單位的聯繫與合作,共同開辦欄目,與市交通局、公安局交巡分局等單位合辦,推出了《空中紅綠燈》欄目,聽眾可以直接從收音機里了解到政策法規、典型案例、交通路況,不僅為方便出行獲得了資訊,而且增長了知識,接受了教育;與中心、口腔等醫院聯辦了《健康在線》欄目,聽眾可以隨時撥打電話,與專家溝通,解疑答惑;與旅遊局、學校、機場、車站等部門和單位聯手,開辦了《邊走邊聽》等欄目,為更多、更廣的聽眾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務。此外,與山東省短訊互動平台合作,推出了文登人民廣播電台短訊互動平台,使節目更具娛樂性和親和力。電台開播短短三個月時間,已吸引了一大批來自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聽眾,特別是家紡產業眾多的外來務工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為受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聽覺享受,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