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聲音,真誠而熱情洋溢;一個頻率,年輕而富有朝氣;一種情懷,溫暖而歷久彌新。2002年5月28日,一個年輕的聲音乘着電波傳遍閩東的山、海、川、島,閩東人民期待已久的寧德人民廣播電台正式開播。從此,福建省九個設區市都有了地(市)級廣播電台。 對於本地廣播,寧德人並不陌生。早在1953年1月,寧德縣人民廣播站就以方言播報方式在歲月里留聲:“寧德縣人民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從高音喇叭到枕邊輕柔的音樂,從水泥桿架設到空中無線電波傳送,從早中晚三段式播音到全天候節目播出,廣播就這麼一步一步,一路走來。 二十一世紀的廣播優勢日益凸顯,時效性、伴隨性、服務性、可聽性,讓廣播成了人們喜愛的隨身聽。寧德人民廣播電台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成立。2003年“廣播發展年”更是帶來了現代廣播傳播理念。在“新聞立台”的辦台思路指導下,一大批熱愛廣播的人精心策劃,傾力打造,形成了寧德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道以新聞、信息為骨架,文化、娛樂等服務類節目為肌體的運作格局。每天18小時連續播音,自辦節目年播出量達5292小時。大版塊直播節目中設立民情熱線、政風行風熱線、交通熱線、點歌熱線,增強了與聽眾的交流互動。重大活動、突發事件面前,寧德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記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是FM101.7兆赫新聞熱線關注的重點;弘揚社會正氣,是FM101.7兆赫的最強音。 2009年12月8日,寧德人民廣播電台再次順利改版。大版塊熱線直播節目體現了群眾直接參与辦廣播的本質特徵,縮短了廣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廣播對聽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從而使廣播節目發揮出更大的傳播效益。《政風行風熱線》節目,加強輿論監督,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閩東新聞》、《早間資訊》、《話說閩東》、《一路好心情》、《1017幫您忙》、《下午茶》、《歡樂調頻》等節目將帶給聽眾全新的面貌。 寧德人民廣播電台在過去的七年時間裏,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製作出了精品節目。七年來,共有90多件廣播新聞、文藝、播音作品獲得國家、省、市級獎,為擴大閩東對外宣傳作出積極的貢獻。廣播文藝節目屢創佳績,創作的音樂節目《從骨髓中傳出的天籟之音》獲中國廣播文藝獎(政府獎)三等獎、福建省廣播文藝一等獎,填補了閩東廣播節目在全國專業性評比的空白;自編、自導、自演的廣播劇《廢墟下的紅玫瑰》獲第九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銀獎,《螺殼岩傳奇》、《行走在岸上的魚》分別獲福建省廣播劇獎一、二等獎,並均代表當年福建省廣播劇(單本劇)項,被推薦參加全國大獎的競爭。 廣播是聲音的藝術,歲月留聲,留下的永遠是廣播人的真情和真心。 |